Google Code Prettify

2015年5月23日 星期六

Linux Network Programming - 初體驗

十幾年沒有寫 C 了,這可以說是重新學習,底下的程式是改寫自 W.Richard Stevens 的名著 - UNIX Network Programming Volume 1,改寫的原因有二:
(1) 在我的開發環境 scientific linux 7.0 上沒辦法正常 compile,可能是因為 Stevens 的程式是在 UNIX 上寫的,與 linux 上略有不同;
(2) Stevens 用 #define 將許多常用的函式重新定義,對於初學者來說,反而會被混淆,我將這些函式還原為原始函式。
這個程式有 client 和 server,server 先啟動,等待 client 連線,待 client 連線後回覆現在的系統時間,client 將收到的值印出。第一個程式是 server,第二個程式是 client。這裡會詳細說明每個函式,因為… 我是初學者...  XD
 1 #include <sys/socket.h>
 2 #include <sys/types.h>
 3 #include <stdio.h>
 4 #include <unistd.h>
 5 #include <netinet/in.h>
 6 #include <string.h>
 7 #include <arpa/inet.h>
 8 #include <time.h>
 9 
10 const int MAXLINE = 100;
11 const int LISTENQ = 1024;
12 
13 int main(int argc, char **argv) {
14     int listenfd, connfd;
15   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;
16     char buff[MAXLINE];
17 
18     time_t ticks;
19     listenfd = socket(AF_INET, SOCK_STREAM, 0);
20 
21     bzero(&servaddr, sizeof(servaddr));
22     servaddr.sin_family = AF_INET;
23     servaddr.sin_addr.s_addr = htonl(INADDR_ANY);
24     servaddr.sin_port = htons(1513);
25 
26     bind(listenfd, (struct sockaddr *) &servaddr, sizeof(servaddr));
27     listen(listenfd, LISTENQ);
28 
29     for( ; ; ) {
30         connfd = accept(listenfd, (struct sockaddr *) NULL, NULL);
31 
32         ticks = time(NULL);
33         snprintf(buff, sizeof(buff), "%.24s\r\n", ctime(&ticks));
34         write(connfd, buff, strlen(buff));
35 
36         close(connfd);
37     }
38 
39 }
  • 第 19 行: 建立一個 socket 連線,不管 client 或 server 程式,一開始都會呼叫這個函式,函式所需要的三個參數說明如下:
    • 第一個參數: AF_INET 表示要建立網際網路的 IPv4 socket 連線,除此之外還可以填入 AF_INET6 (IPv6) 或 AF_UNSPEC (同時可以用 IPv4 及 IPv6),socket 函式及這幾個常數是定義在 socket.h 標頭檔裡,這也是為什麼第一行要引入這個標頭檔的原因,大部份的 socket 相關函式、常數都定義在這個標頭檔。
    • 第二個參數: 可以傳入的值有兩個 - SOCK_STREAM 及 SOCK_DGRAM,要建立 TCP 連線時傳入 SOCK_STREAM,要建立 UDP 連線時傳入 SOCK_DGRAM。
    • 第三個參數: 通常就是傳入 0,socket 將會選擇最適合的通訊協定,也就是第二個參數的說明,至於不傳入 0 時,用在什麼地方? 這個以後再說 (現在我也不知道)。
    • 傳回值: 錯誤時傳回 -1,正確傳回 0,C 語言的習慣就是正確傳回 0,錯誤則傳回錯誤代碼。
  • 第 21 行: bzero 是將指定的位指空間全部清為 0,這不是 ANSI C 的標準函式,ANSI C 的標準函式是 memset,不過 bzero 大多數的平台也都有支援,定義在 string.h 裡。傳入的兩個參數如下:
    • 第一個參數: 要清為 0 的位址。
    • 第二個參數: 位址空間的長度。
  • 第 22~24 行: 設定 server address 的值,這是在第 15 行宣告的變數,struct sockaddr_in 這個結構是為了在 bind 時傳入一些值,這三個值說明如下:
    • sin_family: 如 socket 的第二個參數說明的一樣,這是指要使用 TCP 通訊協定。
    • sin_addr.s_addr: 這裡指定為 INADDR_ANY 是使得任何位址連進來的 socket 連線都可以被接受,在設定前呼叫的 htonl 函式是為了讓值與平台無關,不同的 OS 有些字元排列順序高位元和低位元不一定相同,透過這個函式可以去除這種平台相依性,都轉為網路所規範的順序。
    • sin_port: 指定要 bind 到那個 port,htons 這個函式和 htonl 是一樣的,都是用來去除平台相依性,差別在於 htons 是用在 16 bits 的變數, htonl 是用在 32 bits 的變數。
  • 第 26 行: bind 是將 socket 和 sockaddr 繫結起來的函式,表示第 19 行建立的 socket 連線,將會是允許任何位址連線,而將傾聽的 port 是 1513。
  • 第 27 行: 開始傾聽,最大連線數是 LINTENQ 所定義的值,即 1024 條連線。
  • 第 29 行: 這裡建立一個無窮迴圈,所以這個 server 會一直執行,直到使用者按 ctrl-C 為止。
  • 第 30 行: server  會停在 accept 這裡等待 client 連線,參數說明如下:
    • 第一個參數: 透過傳入傾聽描述子 listenfd,將第 26、27 行傾聽的相關數據傳入。
    • 第二、三個參數: 待我弄懂了再補充  … XD
    • 傳回值: 建立連線後,傳回連線描述子 (connected descriptor),這個描述子會用來與新的 client 連線進行通訊。
  • 第 32 行: 取得目前的系統時間,這個 time 函式定義在 time.h 標頭檔裡。
  • 第 33 行: snprintf 函式定義在 stdio.h 裡,和 sprintf 的最大差別在於 snprintf 的第二個參數指出了第一個參數的空間大小,可防止實際產生出來的字串長度超過第一個參數所宣告的空間。
  • 第 34 行: 將結果寫出給 client,這裡可以看到第一個參數即是 accept 的傳回值,這樣就可以通知系統到底是要將資料傳給那個 client。
  • 第 36 行: 關閉與 client 間的 socket 連線。






 1 #include <stdio.h>
 2 #include <sys/socket.h>
 3 #include <sys/types.h>
 4 #include <netinet/in.h>
 5 #include <strings.h>
 6 #include <arpa/inet.h>
 7 
 8 const int MAXLINE = 100;
 9 
10 void err_sys(const char* x, ...)
11 {
12     perror(x);
13     //exit(1);
14 }
15 
16 void err_quit(const char* x, ...)
17 {
18     perror(x);
19     //exit(1);
20 }
21 
22 int main(int argc, char **argv)
23 {
24     int sockfd, n;
25     char recvline[MAXLINE + 1];
26     struct sockaddr_in servaddr;
27 
28     if (argc != 2) {
29         err_quit("usage: a.out <IPaddress>");
30         return 1;
31     }
32 
33     if ((sockfd = socket(AF_INET, SOCK_STREAM, 0)) < 0) {
34         err_sys("socket error");
35         return 1;
36     }
37 
38     bzero(&servaddr, sizeof(servaddr));
39     servaddr.sin_family = AF_INET;
40     servaddr.sin_port = htons(1513);
41     if (inet_pton(AF_INET, argv[1], &servaddr.sin_addr) <= 0)
42         err_quit("inet_pton error for %s", argv[1]);
43 
44     if (connect(sockfd, (struct sockaddr *) &servaddr, sizeof(servaddr)) < 0)
45         err_sys("connect error");
46 
47     while ((n = read(sockfd, recvline, MAXLINE)) > 0) {
48         recvline[n] = 0;
49         if (fputs(recvline, stdout) == EOF)
50             err_sys("fputs error");
51     }
52 
53     if (n < 0) {
54         err_sys("read error");
55         return 1;
56     }
57 
58     return 0;
59 }
  • 第 41 行: client 程式執行時,要帶入 server 的 IP,inet_pton 函式即是將 IP 的文字格式轉成接下來要呼叫的 connect 所需要的 binary 格式。
  • 第 44 行: 呼叫 connect 連線到 server。
  • 第 47 行: 使用 read 讀取 server 傳回的值,三個參數說明如下:
    • 第一個參數: socket 描述子,第 33 行建立 socket 連線時記錄下來的數值。
    • 第二個參數: 讀取的值要放入的空間。
    • 第三個參數: 放入的空間的最大長度值。
  • 第 49 行: 將結果寫出到標準輸出裝置。
測試時,先執行 server 再執行 client,client 端顯示如下結果:
【日劇: Second Love】
在台灣播出時改名為「愛上女老師」,看這部日劇前,沒特別注意過深田恭子原來那麼偉大,而且都年過三十了,還那麼可愛,算是不簡單,許多人上了年紀還裝可愛,可是會被吐槽的,但是她不會。這部戲為什麼只有七集? 是因為收視率太低嗎? 這就不曉得了,但是除了結局太老套外,倒是還不錯看。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